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再访延安系列作品

2018-11-27 13:58:47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再访延安系列作品  

边瑾  

碛口黄河的船  

21.jpg


碛口那是不是很远,离爱情只差一个冬天,结冰的季节送你过黄河的姑娘,可以随你去东岸,登上高高的黄土塬,看你们去一个叫遥远的地方。  

你把这次出征叫做远行,其实,是你最懂她的心,是你最懂她的爱,太行山,相信所有的眼光。这样好的娃不会不爱她的四妹子,没有回来,不是忘掉了她,不是有了另一个水灵灵的关东女子,时空可以错过,他不会错过,她也还在这个渡河的地方苦苦地等你。  

多想听她讲鬼子和村庄的故事,她只告诉我在太行山上你遭遇过鬼子。伤了,是她和她的娘,冒着杀头的危险,跪着把你抬回窑洞,一声一声唤你,一口一口喂你,精心又精心,让你从鬼门关返回来,养好伤后回到部队重返了战场。月亮和篝火懂得你们的感情,黄河和大山知道你们的故事,这次你不回来,渡口的船就没有动,在一幅画里停留了那么多年,在一首歌里沉默了那么多年。  

这么多年,你看到一群人又一群人来到碛口,但他们都是过客。这么多年了,他还杳无音信,这么多年他还不回还。  

晴朗的秋天站在那高耸的山峁上,想听黄河艄公悠扬的号子声。那宽阔的河面,永远都像金黄的绸缎一样,在半梦半醒的朦胧中,摆渡过河的男女老少,沐浴黄土高原的阳光渐渐远去。到了冬天,落雪又悄然来临,星光也准备好了翅膀,可是碛口依旧没能重复秋天里的相逢。她依旧在这里相思,蹉跎的岁月里没有答案,那株枣树没有等到喜兴的婚礼,也只是在转年淅淅沥沥的夜雨里倾诉衷肠。  

眼前的黄河又是冬天的季节,一场雪已经停了很长时间,河水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夕阳里的芦苇,张扬了一个野性的天空,停留在河里的身影,在摇曳激荡的晚风,坡上的红枣树挂满还在等你的眼睛,让柔情飞入黄河里的波光粼粼。那轮凌空的月亮也在泅渡,默默地缓离这片土地,你不知道还有多少等待,夜色只会让风声在枝头轻声鸣唱,  

你最知道黄河流淌的是谁的惆怅,很多落雨的黄昏,她就这样叨念着你的名字,呆呆地坐在渡口,看年少的孩子慢慢变老,看清秀的面孔失去年轻,天空一万只鸿雁飞去飞回,没能带来一封北方的来信,你不知道季节在变换吗?你不知道她还在痴情地等待吗?  

那一天,她看到你们的队伍返回了晋西北,要坐船东渡,她大老远赶到碛口,与你只是匆匆一见,你说:“抗战胜利了,我和战友们要去东北开辟根据地,那里情况不明朗,如果我活着,胜利那天就回来娶你。”  

   一场东渡的画面浮现,惊涛骇浪在水中肆虐,队伍在焦急中等待,漆黑的夜色里点燃了篝火,看见了河水的湍急,仿佛有冷漠的嘲笑,从深夜的山坳传来,惊慌失措的云影,四处逃遁,无影无踪。  

   这场艰难的行军,你和战友们一路行走太行,穿越封锁,用坚毅的步履挺进东北,留下一行行的艰难的足迹。  

   梦里河边的火把照亮了河面,也照在四妹子的船弦。风很强硬,虽然你看不到她清冽的泪,你能知道她心头累累的担心。  

她只是羞涩地一笑,没有吻别也没有拥抱,她看到你们的船到岸时,你把缆绳绑在一块突兀的岩石上,而后,就跟一群人继续北上。你挥手的刹那间,她觉得你是天底下最英俊男人,这辈子非你不嫁。这话,以后也对所有的人说过,这是她一直等你的原因。她说,黄河有多老,我就会等你多老。  

一只喜鹊在山峁上飞来飞去,像是说你快到这边,你快到这边,说完,就在山顶寻觅。  

她望着望着,也能发现一株枣树的枝头,有两只小鸟依偎在一起,是吗?天冷,只有相爱的人才能留下这温馨的画面,人世间真是奇妙,彼此猜不准谁是谁的相思,谁是谁的牵挂,谁是谁的盼望。每当有一片云彩从北方的天空吹来,她的心头那云翔的愁绪会顿然增加,也有一些幽怨萌生在晚风中。  

 黄河静静地流淌经年。岸还是过去的模样,沧桑的面孔透出亲昵的眼神,看月落乌啼的寒岭,听雪涛喧嚣的回荡。碛口的窑洞对着几行枣树,枣子端详秋风里的民宅,凝视的对岸,漂泊的木船载满了岁月,飞扬的尘沙挡住了不舍的柔情,风唱的黄河小调格外低缓,她又悄悄地哭了。人在黄河边的碛口小镇等你,水在寂寞地流动,你不来,她不老,她知道山丹丹花为离别而开,等待,苦苦地等待。  

你年轻的时光走出黄河,去一片黑色的土地上找到白桦的金秋,找到谷穗的饱满,找到流金的往事。不能相忘,只有铭记,用一个微笑,问遍所有的冷暖,心往之处,即是河岸,你能认识所有雨后飞舞的芳华  

   若干年后的诺干年,我也来到黄河船夫经过的岸边,看高天流云,看惊鸿一瞥,也会一次次眺望,远方是否蒹葭满目、高粱火红,那个身影是否已经苍老。  

   一个故事感动了所有的春秋,眼帘还有梦的飞天。你和战友站在最前线,沿黄河的船夫曲在夜色里悄然行进,指挥大合唱的人是你的战友,唱兄妹开荒的人你很熟悉,那些文采飞扬的诗人、作家,仿佛正同同你在陕北的窑洞楚膝交谈,抑或在一间清净的教室里,踏响了一台老式的脚踏风琴,那悠扬的琴声,正飘过很多山水传到她的耳边,那么亲切温馨,是打心眼里的喜欢和真爱。     

   我看到了碛口那陶醉得冬夜,她还在为爱情荒芜自己的芳华。因爱,不离不弃,因爱,无怨无悔,把美好的爱长留在心间,天空流星,花开花落,守望,可以穷尽一生的时光。    

   渡口的船依旧停泊在岸上,闪烁的北斗七星挂在空中。黄河浮沉弱水三千,月亮汲取九重云雾,俯视天下人间,北方的雪花也偷偷地合上了睫毛,都不忍心去轻易打扰痴迷的剧情。  

   关东以东,还有迟归的鸿雁吗?也许,你的爱能感动月亮上的桂花,他们为你飘落如梦的缤纷,为一场爱去热烈舞蹈。  

   一道道山梁是绵延起伏的想念,一阵阵波涛汇成一首深情的歌,寂寥多情的天空,为什么如此冷淡,该不会绽放夜空中的流星雨,去流浪感情的浪迹。  

   是的,关东秋后的土地,等待很多雪花的曼舞,总有铺满柔情的月光,闪耀一片冰雪的晶莹,为一个英雄的名字,去准备一场盛大的庆典。  

   碛口记得所有的错过和犹豫,忘记所有的难过和失落。那年天越来越冷了,她也想从这个黄河的渡口出发,沿着你们的路程向北寻去,去遇见白雪,去遇见冰霜,走出一行行深深的脚印,去见心爱的人、去见心爱的远方。   

   现在天色很晚了,河水和山风,依然在一起回旋,她经常叨念,你若在,爱就在,生是你的四妹子,死是你的婆姨。      

   奔赴东北的过程是一个难忘的远征,也发生了一场悲恸的故事。你已经写好了一封书信,想装入一枚红叶,放一片鸟鸣,掬一捧麦粒,给她,让她知道你的奋斗正在进行,太阳该照亮所有的土地,军号该吹响所有的清晨,那些苦难该离开总会离开。可是,你刚从一个普通的车站走出,一颗子弹就击中了你的胸膛,人倒在冰冷的土地上,一个叫烈士人成了她遥远的等待。  

   碛口的石头拒绝软弱,默默无语的是她,无话相告的我们。从没有的忐忑让心狂跳,一座纪念碑展示一个生命荣光,而这里念念不忘的等待,让她很难改变追寻的心路。  

   黄河曾经为你苦苦地呼唤过,河边的每一次观望,都有满目的沧桑,你真的想回来吗?只要渡过黄河,找到安放灵魂的村庄。  

风雨飘摇,天边真冷。等你的人在水一方,脚下芦苇正放光芒,痴情坚贞的高原妹子,相信你还在路上,就要到达黄河的碛口,娶她做你永远的新娘,你们可以溯河而上,去一个叫太行的老地方。  

有爱的土地  

星星的舞蹈,冬天的舞蹈,心灵的舞蹈,举手投足的瞬间,满是我喜欢的音乐。我看到一双充满母爱的大手,缓缓地展开了一面旗帜,在高原的大地上飘舞,时而用厚重深情的语汇,渲染一幅硝烟弥漫的画卷,时而用朴实无华的叙事,写下轻柔的语感和明快的诗句。  

一部悲恸就这样发生了,一次感动就这样开始了,一场实景舞剧就这样上演了。延安舞台大人孩子本色的表演,告诉我和我的朋友们,这片土地上有爱,那你就准备好很浅很浅的眼窝,让剧场里哭得一塌糊涂。  

去有爱的土地停留,总是遇见欣喜和惊喜。这次随“榜样,逐梦的力量”百场故事会的团队再次来到延安,看来,能为自己找到许多精准的答案,一场《延安保育院》,足够给自己启迪很多。  

我们这次到延安寻访,每一天行程都安排得很紧,吃过早餐后就踏上了难忘的红色之旅。参观完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又接连看了杨家岭旧址和枣园旧址,直到中午11点钟才到延安圣地剧场看剧。  

灯光暗下,旁白开始,极富磁性的朗诵洪亮厚重,讲述了一桩悲壮凄美的童年往事。战争让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他被送往延安的保育院,在这里得到来自特殊时期革命家庭的温暖和呵护。  

舞剧《延安保育院》的剧情并不复杂,之所以令人啧啧称赞,得益于革命战争年代那波澜壮阔的戏剧背景,通过精巧设计的剧中人物关系,剧情展开得自然生动,加之本色优美的舞蹈语汇和生动有趣的独白歌唱,打动了剧场里所有观众的心。  

从事过戏剧创作的我,真心喜欢细致入微的内心咏叹《回家》,喜欢诗意盎然、即兴抒情的《蒲公英》,更喜欢饱含感情的揪心独白《远去的母亲》,每一句歌词都动人魂魄、催人泪下。  

孩子们在保育院天真可爱的游戏场面,是有爱的家庭里别样的温馨和快乐。母亲为了救出烈士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乡家,亲生骨肉别离的大爱场面,更加凸显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切为了孩子的安全而舍身忘死的震撼情景,表现了一代人崇高伟大的生命价值。这些既真实可信又充满艺术审美力的戏剧场面,是革命者在圣地延安留下的红色记忆和精神财富。  

有爱的土地,更有动听的歌声。歌中陕北民间音乐的基调,使那些可亲可敬的形象更加可爱,母亲、院长、战士、老乡和巫师等诸多唱段,虽有一些设计的痕迹,但不失精彩和华美,尤其是歌曲的抒情风格不游离剧情和人物,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打动了我和我的同伴们。  

我喜欢舞剧《延安保育院》的舞美设计,舞台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变换,恰当形象地迎合了剧中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变换。情景交融的场面是剧情更加生动,风雪交加的转移场面、东渡黄河的历险过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震撼效果,堪为精彩神奇。  

延安精神润泽下的红色记忆,是那个时代珍藏的艺术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爱的土地和时代,给我很多感动和沉思,剧中一个个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是自己多年追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欣喜遇见、受益匪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有爱,这种纯粹唯美的革命精神让人非常感动;有爱,这种前赴后继的人间真情应该感恩。有爱,牺牲奉献的史诗壮歌激励前行。  

黄土高原的爱,是信念理想的大爱,圣地延安的爱,是饱经忧患的挚爱,爱,已经融入滔滔东流的母亲河,升华了巍巍耸立的民族魂。  

一部剧蕴含了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的文化,燃烧的是火焰和激情。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一次次苦难,才有了自己坚强不屈的自信和决心,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产生了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源源动力。  

花篮的花儿依旧香  

南泥湾是种植精神的地方,不等寒风吹起,不等白露落地,不等雪花飘来,你的谷子、你的糜子、你的南瓜、你的土豆,就举起了丰收的小手,捧出了所有的灯盏和温度。  

午后的阳光开始耍娇,也用热热乎乎的小手挎在你的脖子上打秋千,让人不得不脱下棉服,沿着一级级的石阶去参观和寻访。  

看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后,我们便直奔南泥湾。车上,我一直被同行的花木兰们带着唱《南泥湾》这首歌,因为她们在用直播软件互动。这些常常挂在嘴上、永远也忘不掉的歌词,是贺敬之作的词、马可谱的曲。“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听的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使得南泥湾也家喻户晓,让很多人产生了无限的向往。看着车窗外绵延不断的山梁,我的思绪也和别人一样浮想联翩。  

闭上眼睛,我就成了昨天舞台上《延安保育院》里那个放羊的老汉。  

我人长得黑,坡上的白雪挺白,山上的几只羊也挺白,但羊像我一样瘦。冬天没啥草,在别处找了半天也没吃饱。到这里,我的羊一会就吃饱了。也难怪,南泥湾最早是一片沼泽纵横、草木丛生、丘陵起伏的荒地。大家都管这里叫“烂泥湾”。我一高兴,就在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山丹丹那个花开呦,红艳艳……  

我在山峁上唱着唱着,就看见山道上有人来了。我放羊时记性好,记得那年月是1941年的春天,山丹丹花还没开,雨水还没有来,我就问当兵的娃来这里干啥?他们说是来开荒。  

娘亲亲,你们当兵的开什么荒,用的穿的吃的不是由国民政府供应吗?  

正问,汽车一个点刹车,司机说南泥湾到了。我不情愿地睁开了眼睛,自己从抗日的年代穿越了回来。  

听南泥湾临时展览室的解说员介绍说,这些人是八路军,那时吧,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官兵就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大家在我放羊的山上山下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搭起铁匠炉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  

短短的三年,由大胡子王震旅长率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我是听着郭兰英老师《南泥湾》长大的,入心入耳的甜美歌声,让春天里陕北的江南风光,融入我对高原许久的致敬,融入我对延安深厚的感情。南泥湾,你是我一直坚守的仰望,你在我心里比真正的江南更加妩媚可人,值得我一辈子魂牵梦萦地向往和追寻。  

我那迟到的眼神割爱格外关注,千沟万壑坐落的高原,用一口口窑洞,收留了我不安和歉疚的心事。去年我来过,只是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从你的身旁美丽地错过。你大度,早已原谅了我的匆忙。  

可你却让南泥湾三个字一直处于我的想像空间,美丽的南泥湾,不比桃花源的隐藏,不比杏花村的矫情,更不比百花岛的狂野,但你魅力十足。  

想想一手拿枪、一手拿䦆头战士,用䦆头已经平整了荒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南泥湾精神也是后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石。我虔诚地站在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文物前,找到了让我急速心跳的理由,我轻轻问一声:南泥湾,你好!  

据说原来的纪念馆在离临时展厅的三公里处,那里有了一片片的稻田,稻穗可以高举今天的收成,在时间里也能逆行,那样子可比我可爱。它们能蹦跳着找到当年战士们种下的庄稼和蔬菜,也能找到遍地的牛羊和家禽,路过窑洞时,可以看到当年的战士在秋天里,纺线、织布、造纸、打铁的场面,南泥湾到处是大好的年华,满院的南瓜又熟了一季,好看的模样不比山丹丹花色逊色。  

南泥湾秀美的风景可以入画,八路军模范的故事引人入胜。车上花木兰们悠扬的歌声在山沟里飘荡,融入了高原小雪季节的天空,欢快的音符饱含着深情,飞翔在黄土地多梦的天空。  

是啊!这是一方生长精神的热土,点燃了一团团激情燃烧的火焰,像春光照耀锦绣的大地,希望和辉煌在孕育、成长、结果。  

从展厅出来,我看见山坡上的片片白雪,就像一只只觅食的羊。远处,羊也是云朵在山坳里的落脚,朴实的样子是走动的歌唱。  

一片片土地,又在延安人民的手中,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继续用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垦着莽莽的旷野,绿油油的风景是金色的经年。  

灿烂的阳光在高原上亲吻,岁月的风,吹去了开荒的脚印,鸟群叼着一串串的惊诧,果实收藏的春色和夏雨,迎接一场秋天的收获,等待那个不再饥馑的冬天结束。  

走进南泥湾的山山之间,总有迎面而来的亲切让人感动,这里有一个时代的红色风韵,把黄土塬涂上金色的韵脚。田垄漫步层层诗意,留下一片片难忘的画面在记忆里铭刻。  

因为晚上还有木兰书院的活动,我们也从花木兰的家乡回返。天色近晚,目送斜阳,我自己再次闭上眼睛落怀了一腔的感慨。现在,一条贯通这里的高速公路,飘起了《南泥湾》的金色旋律,一组组延伸时代的和音,正在演奏别样的抒情和壮美  

宝塔山越来越近了,南泥湾终于在萧瑟的雪色中远远隐去,留给我们心里的是层层的涟感慨。  

你好,南泥湾,我们将回到三五九旅出征时的东关,可以梦随你们当年的脚步,南下北上,用一次次的奋斗和创造,越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水,在灿烂的阳光下继续追梦逐梦筑梦圆梦。  

安塞腰鼓  

晚间行车在包茂高速公路榆林到延安的区间,是在片片灯火中穿越的,所经过的县城中,离延安最近的是安塞。  

远远地望去,这群山峻岭中有一组灯火,组成了一只硕大的腰鼓,看似有些夸张,但安塞腰鼓的威风,已经把它高亢的鼓声,传到了四面八方、万水千山。  

陕北的歌舞都很出名,信天游是天空飞舞的丹凤,唱唱山丹丹、唱唱兰花花;红腰鼓是地上腾越的火苗,跳跳红高粱、跳跳黄谷子。  

应该说说,陕北民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音乐启蒙,唱红歌长大的我们,已经把《东方红》的旋律融入了自己的血脉之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骨子里拥有的豪迈与激情,都源于从黄土高原的一支支优美动听的经典老歌。  

至于安塞腰鼓,我更是打心眼里喜欢。一只只红鼓,响彻云天,那群激情奔放的高原儿女,千人演绎风起安塞的豪放,腾挪乾坤,呼应八荒,用最酣畅淋漓的动作,展现脚下的土地博大精深、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腰鼓,让所有的高原人忘记了祖祖辈辈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的辛苦,舞出了黄土地上平凡人生坚强的毅力与抗争,热烈地让命运之花光荣绽放……   

到达延安后的三天后,我们近距离走进了安塞。  

风起安塞,鼓舞岁月。安塞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五大民间文化品牌分别享有“天下第一鼓”、“地上活化石”、“东方毕加索”、“信天游的故乡”等美誉。  

奔放的安塞位于延安市的北部,车程只有半个小时。古老的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隆起的黄土高原在这里耸立了崇山峻岭,历来是一处军事重镇,拥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的称谓,可见安塞为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作用。  

同行的延安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介绍说,腰鼓早在秦、汉时期就被驻防将士视同武器。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鼓舞士气;征战取得胜利,又击鼓庆贺,声震威力。历经两千多年盛而不衰,安塞腰鼓成为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  

我来过延安,但看到真正的安塞腰鼓却是第一次。我们一行人首先去了据城南三公里处安塞千人腰鼓文化村冯家营。这里是延安市精心打造的民俗村,文化标识都与腰鼓有关。新落成的文化广场是一个硕大的腰鼓造型,一排窑洞造型的民居是陕北民俗文化展馆,院子正中一鼓,两侧各有八鼓。  

眼下是小雪的节气,安塞腰鼓总教练、老艺人陈丕亮介绍说:“要是在天暖的时候,会看到千人的表演,那场面相当气派。在冯家营安塞腰鼓传习所我看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延河、曹怀荣以及安塞腰鼓王高向成的照片,这些民间艺人有的已经去世,但他们为安塞腰鼓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塞人民不会忘记。  

午后高原的阳光照在延河边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剪纸一般喜洋洋的图案,让人的眼珠子都不够使唤,即使吹进了灰土都舍不得眨上一下,生怕这就这一下错过了几幅高原的精彩和粗犷。  

我在展板上看到了许多宋词的词句:“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腰鼓百面如春雷,打比彻凉州花自开”,宋代陆游和苏轼的词句有一句相似,所描述的感受非常相同。而梅饶臣的“露台鼓吹声不休,腰鼓百面红臂鞴,先扩六么后梁洲,棚帘夹道多夭柔”,都是对安塞腰鼓进行的生动的表述。  

离开冯家营,我们又奔往安塞区文化文物馆。  

在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我看到了电子屏播放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耳边萦回的陕北民歌就像冬天里的延河水,山峁静静悄悄,河湾静静悄悄,挎在腰间的鼓也静静悄悄,红彤彤的大地正在酝酿一次盛大的舞动。迎面而来的西北风吹过道道山梁,吹动了他们的红白相间的衣衫,身上所有的诗意都活灵活现、格外生动。随着整齐划一的舞步,给你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格外阳刚的身姿,仿佛是龙虎斗劲,仿佛是神仙比法,演绎了高原的深厚、高原的壮美、高原的豪迈、高原火热。金戈铁马,驰骋大漠落日的圆,铁血傲骨,高耸马嘶风萧的寒,这里有黄河之滨的抗战雷声,这里有改天换地的云涌春潮!  

与我同行的兄弟说,靖边也好,安塞也好,一点也看不出以往印象中的荒凉,是啊!这里能改变许多中国的命运,也能创造出许多中国的奇迹,安塞腰鼓激发的力量,正是这些一往无前、开天辟地的确切答案。  

四野是鼓,日月是鼓,崖面是鼓,石头是鼓。在去往安塞的车里,我听到曾经亮相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延安歌手孙秸演唱的《三十里铺》,也听到了延安木兰书院秘书长王亚梅的《山梁梁》,而安塞剪纸艺人李福爱反串演唱的原生态民歌《手提篮篮掐祘苔》更是让我一饱耳福。  

我在谛听,我在欣赏,我在陶醉,我也在沉思,延河水养育的后生,没有你们实现不了的梦想,你们的鼓声会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富有,因为腰鼓总在为中国加油喝彩。这鼓声,让人百折不饶、愈挫愈勇,这鼓声让人逆境抗争、超越自我;这鼓声让人智慧大开、纵横捭阖;这鼓声让人冲破束缚、襟怀坦荡!  

梁家河寻歌  

在梁家河找啥?答案很简单,找的是留在这里的精神和歌声。没有神秘,只有亲切,没有高大,只有平实,没有虚幻,只有梦想!  

骨子里实实在在的梁家河村,我看到了憨厚的知青井,我看到了质朴的村史馆、我看到了寡言的知青窑,我看到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躲在不被人知的角落存在。一个熟悉、豁达、乐观的身影,像一位邻家的大哥,从一个窑口出来,又从另一个窑口进入,找乡亲们说事、谈事,研究开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事,研究每次婚丧嫁娶的家常理短。  

这是一位共产党人真实的形象,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追梦逐梦。我们在梁家河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走近了青年时期的他,更了解到他那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情怀,也了解了他那种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胸襟。  

七年知青岁月,他经历了一位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在梁家河的岁月里,他像风中的一株摇曳的芦苇,风雨给了他诸多的苦难和不幸,但也给予他不断生长的激励,他的目光透过厚重的大山,看到了人生的远方和诗。期间,他读书学习、强健身体,为自己增长知识和阅历。  

筑坝淤地,一把汗水一把希望,庄稼绿油油想着金色的未来;打井汲水,一滴清泉一个梦想,涓涓细流闪亮自己的年华;建沼气池,一团火焰一朵绽放,四季暖意表白深厚的温情。他在这里摸爬滚打创办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故事,展现了他独有的精神境界、家国情怀、工作作风、人生品格和不倦精神。  

黄土高原的梁家河村,看不到那些激情奔放的惊天业绩,却也有高原山峁的高大豪放,他像一位优秀的强者,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出平凡人生坚强的毅力和抗争,让属于奋斗的命运之花光荣绽放。  

这是红色血脉给予的崇高信仰,让砥砺前行的脚步一次次再度出发,这是延安精神赋予的无穷力量,让光芒四射的唢呐一声声吹响强音。  

这一片的村落越来越美,粮仓、磨盘、水井,犹如散落在秋野上的音符,让一条金色的足迹,串联在萧瑟的大地之中,天空的蓝色之舞,崖畔的玄色之韵,墙面的红色之情,一句句告诉空旷的世界这里拥有让人迷恋的初冬。  

高原多雪的天气姗姗来迟,阳光照在一片片收割后的地块,仿佛有诗句的轻盈与酣畅。看到牛群散漫的身影,觅食在田间地头;听见石磨勤勉的音律,能知道人们的忙碌与丰硕;闻到几缕苹果的清香,犹如紧握一双温润的纤手。  

我在梁家河的村头再三迟疑,就是要多看这里一眼,依恋你几程,陪伴你几程,在初冬的吟唱中送你一个绚丽的祝福。不会直说对你的爱是一万年的长度,只是想赶到落雪前去重叠夕照的剪影。  

山风从远处吹来,在稀疏的林子里翻了几个跟头,她温柔地拂过这片土地,一些还没旋落的叶子就会沙啦啦唱歌,而几株玫瑰还有停留的花瓣,好像要将山野的空旷排遣,清瘦的芦苇也从田垄上弄出欢快的节拍。  

在梁家河是心情大好的时候,这里没有了贫困和落后,到处能看到彼此的关注关心关爱,天空的红阳,可是为大地点亮的一盏灯,在你的眼帘里独自踏歌起舞。  

多情多梦的土地尽情释放静静的张扬,院子里玉米和谷穗体态丰腴,脸庞娇美,嫣然一笑胜过临夏的荷花,也展开一路的芳华,是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是创造出来的。举一片晴朗,更能入梦入诗,也许是我们有约,也许是直抵心灵,平凡的世界里正书写奋进的一纸丹青。  

我陶醉在冬天的诗句里,原野上到处是淡淡的诗韵,红阳与微风的契约,装扮一片美丽的画册,精彩一笔,如意一画,梁家河本身就是一幅水粉画,薄薄的清清的油彩,让人们不断浮想联翩!  

有红色文化的润泽,有红色记忆的映衬,勤劳和智慧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延安有歌,梁家河有歌,我每一次寻找都能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边瑾,男,汉族,1963年1月9日出生。祖籍辽宁沈阳。1980年从事诗歌创作。作品散见《诗刊》、《星星》、《飞天》、《北方文学》、《散文诗》、《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省内外50余家报刊,数次获省级大奖,并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诗集《棒槌鸟》、《苍茫》、《雪韵凝香》、《阳光落雪》、散文集《红芦花》。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黑龙江省北安市某事业单位,黑龙江省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

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文化广电体育局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