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压舱石故事汇考察团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2025-09-29 00:22:21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10485914.jpg

压舱石故事汇考察团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红色延安网讯:7月1日压舱石故事汇考察团组织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孙媳段文彦,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孙女婿张志扬,红色延安网总编辑、压舱石故事汇发起人常世民等革命后代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与交流。

革命后代在纪念馆负责的陪同下,漫步在黄埔军校旧址,看着那些简朴的校舍、训练场和展览馆中的历史照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想;此行如一场灵魂的淬炼,点燃了对“初心使命”的敬畏。革命先辈们以青春热血改写国运,他们肩上担起的不仅是枪炮,更是民族的未来。10394608.jpg

压舱石故事汇负责人常世民

告别旧址,回望那榕树掩映的校门,黄埔军校不仅是记忆的丰碑,更是前行的灯塔;它的精神如磐石,扎根于心田,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忘初心,勇立潮头,不负韶华。

10421506.jpg

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

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不仅因为它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更因为它所倡导的“爱国、团结、牺牲”的黄埔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了政治立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10407311.jpg

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八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人康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黄埔师生放下政见分歧,共同奔赴国难。他们中的许多人血洒疆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使得黄埔军校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10414334.jpg

叶挺将军孙女、叶正大将军女儿叶莲

本次活动由红色延安网联合压舱石文化中心主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给与指导与支持。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国内惟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革命遗址、文物资料的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

10464006.jpg

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孙媳段文彦

10454422.jpg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孙女婿张志扬

现存黄埔军校历史遗迹二十余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遗迹有:1996年重建的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等。

10498318.jpg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与纪念馆负责人

10517997.jpg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与纪念馆负责人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军校。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成立于1984年6月,馆名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徐向前元帅题写。它是国内唯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

10557168.jpg

压舱石故事汇考察团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