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记北京市海淀区东翠路军休所的军休干部李月明
崔建东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翠路军休所,有一位体弱志坚、勇往直前、爱党爱国、多才多艺的军休干部,他就是被大家称之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李月明。
年轻时的李月明
一、体弱志坚
李月明,男,1940年4月3日,出生在山西省怀仁县管庄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父亲一家三人被国民党汉奸杀害,迫于生计,继父入赘协助母亲种地、拉扯4个孩子。受进步思想影响,李月明很小时就参加了儿童团,为抗日和打败国民党站岗放哨送信。李月明13岁才踏进小学的门槛,16岁入团,18岁以大仁县(大同与怀仁一度合并)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朔县师范学校,担任“红旗班”班长和团支部副书记。1958年12月,李月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此,开启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随着时光荏苒,由于李月明的年岁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弱,但是,李月明体弱志坚,他永远不服老、永远不服输、永远不服弱,他经常杵着拐杖,无论是东翠路军休所的政治活动,还是其他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无论是东翠路军休所组织的踏青活动,还是采风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用他的话来说,这是积极实践、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有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了解深层,才能够为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领导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他们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为此,有李月明赋诗一首为证:
八五老兵忆岁长,
早春心系大会堂。
西方霸政多纷乱,
华夏国运正气彰。
两会群贤商善策,
九州众志启新航。
紧跟党走心无惧,
圆梦之日在前方。
以诗颂党
二、勇往直前
退休后,李月明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积极投身社会文化事业,先后到中国社会福利教科文影视部、中国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工作,用部队练就的思想和作风影响和带动地方人员。他工作认真严谨,政策观念强,善于沟通协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摄制、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的电视连续剧《我爱我家》和《365个夜》,包含着李月明作出的贡献。李月明在万寿路军休所期间担任了三届党支部组织委员,在东翠路军休所期间担任了一届党支部书记。他遵守党规党法党章的要求,认真履行支委和书记职责,积极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热情为党员群众服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军休系统优秀党员和海淀区军休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四次当选海淀区军休系统优秀党。
积极参加组织活动
三、写诗颂党
2003年10月,李月明参加了总参老年大学炮兵第二分校诗词班的学习。对他来说,学写诗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克服文化底子薄、年老记忆力差等困难,从零起步,认真听课,虚心向他人请教,勤学苦练,笔耕不辍。近20年来,共创作了2500多首诗词作品,其中有320余首作品分别在《中国老年报》《海淀日报》《军休之友》《同心刊》和《老年大学诗词汇编》刊登,有50多首诗词在新浪网刊发,2008年被《同心刊》聘为诗词创作大赛的评委。他经常用诗词赞美党的光荣历史、祖国建设新的成就,抒发一名老战士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丰碑座座映日光,
史册篇篇忆沧桑。
红船破浪开新宇,
星火燎原照赤乡。
浴血拼争驱恶寇,
披荆奋斗铸辉煌。
今朝传承初心守,
再启征程续华章。
俯案写诗
新老书记
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