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探究传承活化——京剧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1-05-26 12:11:01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如何变“知识课堂”为“探究课堂”?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如何发挥社会丰沛的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真正的开放课堂,探究课堂、社会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  

1.jpg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也指出:“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成为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戏曲,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昆曲,京剧等更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是学校的责任。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的戏曲文化也成为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化呢?京剧课程成为我们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生长点。  

北京各类博物馆有百余家,所含博物馆种类包括历史艺术、自然科学、民族宗教等多种门类,展现着“爱国、厚德、包容、创新”的北京精神。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走进博览的天堂,感受广博的文化新知,领悟北京精神。  

正是依托北京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打开大门,走向社会,让孩子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验、用手去创造,在社会生活中真正领悟中华民族渊源文化,感受北京精神、传承文化的魅力。

2.jpg  

一、京剧课程——将传承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相融合。  

学校设立京剧课程,精心挑选戏曲学院的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从行当:生、旦、净、丑;技艺:唱、念、坐、打;戏曲名家故事,戏曲文化历史等不同方面感受京剧特有的魅力,领悟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精神“爱国、包容、厚德”。爱国是民族文化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史弥新。它体现了中华儿女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而厚德,源自《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悠久的文化历史不仅赋予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北京弘扬的传统美德,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而在京剧中,艺术家海纳百川的智慧与创造,同样彰显了包容与创新的北京精神。戏曲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资源对学生有着润物无声的奇特功效,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如何开展走进博京剧课程呢?  

3.jpg

第一,将京剧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解放学生的眼、手、脑。  

将京剧课程精心编排,在小学阶段选取名家、名段,开展不同主题的走进京剧活动。如人物探秘之旅——脸谱文化,名家文化之旅——京剧名家故事,戏曲发源之旅——京剧门派小析,京剧奥秘之旅——服装中的文化等。  

小学阶段,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解放孩子的眼和手,带领孩子们走进剧场,在观察中,京剧的文化感染学生,京剧的历史滋润学生;在实践中,京剧的技艺影响学生。京剧的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激发了学生对戏曲的喜爱,积淀学生的民族情怀文化的自豪感。 

4.jpg 

第二,京剧课程与学科相结合——实现学生的文化探究。  

张华教授这样阐述我们教师的教学:“在教师面前,一向有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由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由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后者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①我们将不同类别京剧与学科相结合,将课本的知识与戏剧的内容相联系。学生们怀着憧憬期待学习——带着问题走进京剧——在京剧中发现研究问题——满载收获再实践。

5.jpg  

学校将课本知识与研究问题有机结合,京剧变为学生研究的课堂,学生将学习的学科知识,在京剧中加以印证,并探寻更为深入的研究问题,形成专题汇报,如,四年级语文课文《梅兰芳》的学习后,了解京剧大师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以人物、作品、艺术风格等进行研究;美术课对京剧脸谱进行制作,体验色彩对人物性格的展现;音乐课,学唱京剧唱段,京腔京韵感受北京情怀。同学们设计、制作的京剧服饰,将生活与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展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今天的信息文明时代,知识更新以秒来计算,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②教师对于教学认识到: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通过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动口来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在教学行为上同样发展质变,在课堂中,将课本知识与社会资源融为一体,边教为导,变灌输为探究,使课堂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升。

6.jpg  

二、京剧课程——培育民族精神,活化铸就中华少年魂。  

在开发京剧的校本课程中,我们开展“走进京剧剧目”、“体验京剧行当”、“走进戏曲名家”等征集活动。不仅感受戏剧文化,更体悟民族文化的人文精髓,使戏曲文化自然的传承,老艺术的精神得到弘扬,孩子们在文化的滋养下进行再创造。  

学校借助社团,开设戏曲、动漫、书法、脸谱制作、鼻烟壶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将传统文化延伸到第三课堂,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进行再创造,邀请文化传人指导学生,京剧文化在学生校园生活中实践、活化,让大国工匠精神、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烙上中国印,铸就中华少年魂。  

京剧展演为孩子搭建展示平台,他们在短短的一年社团学习中,向专业教师学习戏曲技艺,唱、念、坐、打,体验戏曲中行当:生、旦、净、丑。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艺术的博大,体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与意志的磨练,在排演中学会关爱,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7.jpg  

京剧课程得到家长的认同,他们一致表示,“孩子兴趣高,学习认真,回家都在有板有眼的练习,不放弃。”“孩子在舞台上的表现惊艳,更有自信。”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去。”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教育需要敞开学校的大门,让学生们走进社会,以丰富的社会资源,补充学生的课本,变单一文本为多维资源的呈现。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社会,在社会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探寻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公民。  

京剧课程的实践,使课堂更鲜活,由知识的对话变为资源的项目探究学习,“探究课堂”“项目学习”的实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途径,为我们打开一扇门,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李晓军 )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